查看原文
其他

千利休— 电光影里斩春风

苏小化 化簡藝術 2022-04-27




化艺术

千利休











天正十九年(1591) 二月二十七日深夜


京都虽然已经入春,但依旧寒冷,丝毫没有生的气息。


丰兴山的阴云,从傍晚到现在,漂浮到了城市的上空,遮盖了群星。


‟好冷啊!今晚可能会下雪吧?”


‟还有多久抵达啊?”



口吐白烟,眉头紧皱,往大山崎妙喜庵赶路的人群密密麻麻,低声细语。


他们手提着灯笼,衣着简素,在漆黑的夜里潜行,忽明忽暗,如萤火虫一般。





人群中有的是京都本地人,有的来自奈良,堺市。


他们并不是流亡的浪人,也不是行旅的商队。


他们更像朝圣者,确切地说——这是一场悲伤的朝圣。


被誉为天下第一茶人的千利休居士,因丰臣秀吉的勒令,将在明日切腹。





千利休此时并不在妙喜庵


丰臣秀吉把利休和他的七位弟子关押在了京都内野的聚乐地,内外三千重兵把守。



聚乐地图屏风


明日一早,


利休将在押送下回妙喜庵内的待庵茶室。


这是利休的遗愿


死前的最后一场茶事。



千利休居士顶像 春屋宗园赞



有的人说利休的茶汤能够唤醒神灵,是造物主的茶.。


而利休所择的器物能够呼风唤雨,号令天下。


秀吉赌上性命换来的地位,怎么可能输给利休的一杯茶呢?


秀吉不得不除掉利休。




漆黑色的夜里,为利休送行的人们团团围住了待庵,就连妙喜庵的山门都堵得水泄不通。


此时天空开始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寒冷变得更加的刺骨了。


雨水打在地面激起白茫茫的水雾,天昏地暗。


待庵犹如海上的孤舟,孤单地漂流着…


‟真的很小呢,果然和传闻中的一样!”


不少人都是第一次见到千利休的茶室,不由发出感慨。



让天下豪杰追逐若渴、所谓‟天下第一的茶室待庵”,外表似乎与普通民宅并没有什么差别。


竹制成的坡顶与樟子门,麻和茅草糊的土墙,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的日用材料了。




除了惊人的狭小,待庵实在没有什么可称之为‟美”的地方。


难道千利休拥有神明的力量,能让这冰冷又寂寞的小茶室变成菩萨的佛道场?





天正十年(1582),秀吉凭借智谋在天王山之战中打败明智光秀叛军,接替了织田信长的王位,控制京都。


秀吉出身卑微贫寒,生来富贵,与六岁就是城主的织田信长不一样。


他渴望权利,洞悉人心,熟知人世间的游戏规则。





秀吉深知拥有刀刃与城池并不足以得天下,得人心者得天下。


而当下的人心所向者,当属织田信长的茶头千利休。


从贵族到庶民,利休的茶征服一切。



丰臣秀吉像


‟为我修一间极致的茶室吧!”


秀吉如是吩咐利休。


于是利休创造了待庵,一个只有二叠半榻榻米的小草庵。





它由脆弱的细竹支撑,露地如野外般随意。


要进入茶室,必须先洗净双手,卸下武器。


人们甚至因为入口极为低矮,只能低头躬身进入。




秀吉恼怒不解,你我都是堂堂男子,为何为一杯茶屈膝,委身于一朵寻常野花,囚禁在逼仄境地,王者的尊严何在?


‟肉体脆弱易碎,不过是风雨中的草屋罢。”


利休的回答沉静温柔。



不久后,秀吉在北野天满宫的大殿上打造了一个黄金茶室,顾名思义,茶空间里的一切都由黄金组成。


‟这才是阿弥陀佛的国土,庄严灿烂!


秀吉感到了辉煌与尊敬,金色净土是永恒不变的坚固,是极乐世界。





可不知为何,世人好似着了魔般跟随着利休的脚步,把他视作经典般供奉。


他们开始忽视那些光鲜亮丽、来自遥远中国的珍贵唐物,转而把玩那些粗糙、无名的茶碗。





机敏如秀吉者也渐渐地明白了:


在这场无声的文化博弈中,千利休无疑是最大的胜者。


秀吉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他并没有恼怒。


他只是静静地观察着,等待着时机。


在千利休成为神之前,他必须被除掉。




天正十九年(1591)二月十三日


因千利休长期为大德寺捐募,且与古溪宗陈和尚交情甚笃。


古溪和尚为表达感激之情,便筹措雕刻利休木像,放置在利休捐款的山门金毛楼阁上,此事看似简单、无可非议。


但对于秀吉来说,这便是最好的杀手锏。




你是何居心? 胆敢造高高在上的雕像,凌驾于天下人!


秀吉下令将木像腰斩,将七十岁的利休软禁。


此事一出,天下哗然。


细川忠兴,德川家康等利休忠实的拥护者立即站出来向秀吉说情。


秀吉冷笑着,利休再次露出了‟破绽”。


利休与贵族武士走这么近,莫非不是积蓄力量与我为敌? 


不杀必留后患。




天正十九年(1591)二月二十八日清晨


大山崎的雨下了一夜,天地混蒙,湿冷的强风不断吹来,丝毫没有停的意思。


人们沉默着、紧紧依靠着取暖,等待着千利休的到来。


‟利休居士来了!”


呼喊声从远处传来,划破寂静,此起彼伏。


然后是军队沉重的脚踏声,向待庵走来。




千利休与妻子千宗恩身着白色直缀走在行列的前头,利休的两位弟子紧随其后。


‟好猛烈的暴雨啊!”


宗恩为利休打着伞,面容悲伤难掩。


‟春日常伴暴雨呢。”


利休依旧温柔。



 

伴君十三年,经历无数茶会,千宗恩比任何人都了解利休。


每次来访的茶人都会问利休同一个问题: 


如何才能泡出一杯好茶 ?



利休曾列出七条守则:


一.茶要点得可口


二.炭要放得能烧开水


三.茶花要插得如同开在原野中


四.茶事要使人感到冬暖夏凉


五.凡事应未雨绸缪


六.关怀同席的客人


七.赴约要守时


这些极为平常的道理,便是他的答案 —— 茶汤之奥秘。


利休的每一杯茶,永远是准备好了的。


千利休墨迹 消息文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千利休墨迹 消息文 私人藏

千利休墨迹 消息文 上扫苑藏


千利休墨迹 消息文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目睽睽下,利休缓缓地进入了待庵,他的弟子们静静地在外伫立等待。


许多人没有注意到,千利休腰间别着一把黝黑的短刀。


随着茶室内传来幽香,这是师父的传唤:


 茶事准备就绪。


利休用短刀 铭吉光


进入茶室的是古田重然,他是利休认定的传道之人。


‟师父的最后一课...” 


重然深吸一口气,咬牙进入了待庵。


滴答滴答…


屋顶传来漏雨的声音,湿冷犹如鬼魅一般侵入茶室,强劲的风震得小窗嘎嘎作响。




似乎暴雨随时将会冲垮待庵。


‟千利休走后,茶道该何去何从?”


‟还什么都不明白的我,真的准备好了吗?”


… 




悲伤,茫然,思念,期待…


出入战阵,对生死无常熟视无睹的重然打了一个哆嗦,心里突然涌现了难以抑制的恐惧。


重然环顾四周,只见床间并没有悬挂墨迹,只有一根截断两头的竹筒,里面空无一物,静静地悬挂着。



秀吉曾小心翼翼地捧出来自中国的龙泉双耳瓶作花器,群臣赞叹。




‟能让花如同开放在原野中的器才是好。”


师父却不屑一顾。


‟器如何使得花开在原野中?” 秀吉不悦。


‟由在下决定。”


师父的回答果断有力,不容置疑。




可想而知,秀吉听罢,心中多不愉快!


唉,真是令人感慨...


师父此言不虚,他确实是能运用自然万物的智者。


秀吉恐怕永远都不能理解吧!




于是师父在菲山园城拾取了这枚竹筒。


它貌不惊人,歪歪扭扭,甚至带着裂痕。





师父将它温柔地洗净、上漆、恭敬地用做花器。


奇妙的是,不论给予这枚竹筒什么花种,它都能容纳四季,自由自在地展现‟生”的气息。


此刻这把普通的竹子静静地贴在土墙上,虽然没有任何的植物在里面,它都展现出惊人的气势。


如果一定要形容的话…它犹如一尊佛像吧!




这次师父并没有选择伟大禅师的墨迹作为茶会的话头。


一枚竹花入,圆满具足。


阿弥陀堂釜、竹油菜笼炭斗、小井户茶碗、备前肩冲茶入、一把无名的竹茶勺。



油竹菜笼炭斗 


所有的茶具,都是师父贴身常用的。


‟小心!下冰雹啦!”


庵外起了一阵骚乱。


呼唤、惊叹、尖锐的撞击声断断续续地传来,犹如怒涛。


‟天公愤怒了!愚蠢的世间!不如趁乱…”


重然心中的恐惧化成了愤怒,他立即抬起头望了一眼利休。




只见利休正在缓缓地将水注入茶釜。


他老了,手上皮肤沧桑,动作却毫无颤抖,大气从容。


利休的茶道,丝毫不为外境所移,一心不乱。



新的茶室都做好了吗?”


利休静静地注视着重然。


背后传来热水沸腾的声音。


‟都做好了!”


不知为何,重然感到一阵悲伤,眼泪止不住地流下。


‟那就好,那就好...


利休微笑着点点头,温柔地将黑色短刀从座下取出…



次日清晨,有人看见利休的首级被挂在了戾桥上,他的木像也被斩得粉碎。


或许秀吉担心利休魂魄的报复,想借助晴明的式神来封印镇压吧。



庆长三年(1598),五十四岁的古田重然将家督之位退让给了嫡子古田重广。


天下之事,不止输赢。


重然决定去追寻他最初的梦想——成为一个如利休般纯粹的茶人,决意隐居。


虽然千利休离去已有数年,但他的茶道风靡不减。


在尸横遍野的战国时代,利休的死渊默如雷,惊醒了无数人。



勿临摹他人!要创造!


利休曾对弟子留下告诫。


是啊,如果亦步亦趋、固守利休的道,那只会离他的精神越来越远。



如今战乱结束,走向稳定,如何才是崭新的茶道呢?


重然苦苦思索着,找不到答案。


于是他回到了待庵。


那个凝聚了利休生死之道的极致茶室。




‟师父最无上的茶道,或许就藏在这里。


重然隐约有此感觉,好似冥冥中的呼唤。


待庵的床间,一重切竹花入已不见踪影。


墙上悬挂着师父临终的绝笔偈:


人生七十 力囲希咄


吾這寶劍 祖佛共殺


提我得具足一太刀 


此時拋还天公




重然凝望着墨迹,往事历历在目。


犹如怒涛般的松林,在风雨的吹打下呼呼作响。


士兵争先恐后的要闯进待庵,确认千利休的死亡。


利休的鲜血染红了雪白的衣袍,浸透了榻榻米。


随后一切的声音都在黑暗中沉寂,或许是重然感受到了黑暗中的人心。


他在大雨滂沱中悄然离开了,手里紧握着利休的茶勺...


看不清他的脸上是雨水还是泪水。


千利休茶勺 铭‟泪”


在寂静中不知过了多久,重然听到了庵外传来了鸟儿‟啾啾”的呢喃声。


重然从回忆中惊醒,向外一看:


此时正当春,新燕在待庵外筑巢了。



‟啊!原来如此...


重然似乎若有所悟,眼神坚定。


他开怀大笑,提起剑,迈着大步离开了。


柔和的夕阳映照在他的背上。



于是,以古田重然为带领的全新茶道开始了。


与千利休沉默、自然的风格不同,重然反其道而行之。


他把茶碗捏得扭曲,在上面大胆地进行涂鸦创作,甚至把器的破碎与伤痕也视作为一种美。


黑织布茶碗


他将茶室面积扩大至三叠,增加了茶事的互动性与自由度,并设计了大量的采光窗。


赞叹生之力,明朗雄健,这是重然的茶道。


古田织布 燕庵




一时间,古田重然成为了继千利休之后最了不起的茶人。


朝廷、贵族、寺社、商人,无不是重然美学的仰慕者。


重然的‟织布”沓形茶碗成为了天下第一茶器,价值千金。


‟利休的茶道源于自然,而我创造自然!”


骄傲的重然坚信不疑,睥睨一切。



黑织布‟六波纹”茶碗


黑织布‟一文字”茶碗


织布‟筒”茶碗



‟利休的一切我今尽得…但还差最后一点。”


重然仍有遗憾...


利休在生死关前如同大禅者般的如如不动,确实非‟美”所能赐予的。


“死亡是我的客人,有时是我的主人。”


利休曾教导重然。




于是重然老骥伏枥,奋不顾身,以武者身份重回沙场。


幕府警觉了。此时的古田重然虽身老,但影响力足以覆盖天下,不除必成大患!




庆长二十年(1615) 六月十一日


七十一岁的古田重然被幕府以‟反逆”的罪名关押,并下令切腹。


世人皆叹,从利休到古田,一次宿命般的悲剧轮回。


重然对此毫不解释。


对他来说,这是最后的一场试炼:


超越利休,向死而生。


七月十五日正午,古田重然在一片光明中离去。



或许天下茶道诚如利休生前所言:


‟我死之后,茶道衰微。”


利休与重然,犹如差釜中烧开的水,文字语言所不能及的沸点。


此后将慢慢冷却、平静吧!



如今家家户户饮着热茶,用精心挑选的茶碗,犹如伟大茶人还在世一般庄重认真。


世事变化,如梦幻泡影。


经历了长久以来的乱世,人们深知这个道理。


没有人能预料明天将发生的无常,所以一定要倍加珍惜当下这一碗温热的茶汤。



即便如此,人们的脑子里还是会想:


下一个千利休,会是谁呢?



宽永八年(1631)


千利休居士的死已经是四十年前的往事了。


传闻京都本法寺旁有一个小茶室,主人曾是大德寺的僧侣,气质卓然,极肖似利休。


熟识他的人,都恭敬地称他为‟旦藏主”。




据说茶室的面积比利休待庵还要小,犹如苦修者的禅定窟。


不论是受人欢迎的泽庵和尚,还是德高望重的清巌和尚,都是茶室的常客。



如此受欢迎的茶室,主人难道有上好的茶碗 ? 还是如传闻中的所说,与利休居士十分相像?”


曾有人好奇,问起清巌和尚。


‟珍贵的茶碗…好像没见到呢。不过他确实让我感觉很像利休居士!”


‟那…茶室有名字否?”


‟今日庵。”



茶之用器,无华丽质朴之别。


茶室之精神,非明非暗,不在其尺寸。


茶人之精神,不念过去,不期明日,日日是好日。



今日庵墙外有一枚手写的匾额如此记载着,几经风化,有数处看不清的地方。




旦藏主缓缓放下了一枚黑色的茶碗。


他身后的床之间静静悬挂着一副墨迹,传为中国北宋时期的高僧圆悟克勤的印可状。



盛夏的蝉突然间停止了鸣叫,留下一片寂静。


随之传来‟咕噜..咕噜…”响声。


热水沸腾了。


圆悟克勤墨迹 《印可状》




END

感谢阅读

愿一切功德圆满回向


本内容均为原创版权,转载请标明出处

撰文|苏小化

封面设计|侨子




化简艺术工作室

_______CHANGE ART STUDIO_______

化艺术|化设计|化产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